近日,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《关于发布绿色低碳公共机构名单的通知》,经过单位申报、专家评审、线上答辩、结果公示等程序,最终,我校作为教育部唯一入选高校获评“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”。
本次绿色低碳公共机构遴选由国管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,旨在推动各地创建一批体制机制系统完备、应用技术先进适用、低碳运行效果显著的公共机构,以典型低碳示范引领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,有效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。
近年来,我校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校之本、发展之基,把勤俭节约、绿色低碳转型贯穿于校园生产、生活的全过程,逐步形成了管理节能、行为节能和技术节能三位一体、多管齐下的节能工作体系和格局,全面建设绿色低碳校园,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我校于2018年获得北京市能效领跑者、2020年获评全国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设优秀示范单位、2022年首批通过北京市绿色学校创建验收。
高度重视,建立健全“管理节能”机制。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我校节能总体规划和统筹部署,全面推进绿色学校创建。印发《能源管理办法》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》《节能减排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《供暖节能目标管理办法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。对节能管理、现场实施、系统运行维护等相关团队进行普适性和针对性培训,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、管理水平、实操水平,进而提高用能系统和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。
提质增效,与时俱进建立“技术节能”机制。我校创新打造“1+N”能源运行“后台”信息化管理系统。“1”即智慧校园运行监管中心,实现校园能源高效统一监管;“N”即分别针对水电、供暖、空调、生活热水、智能照明、无人值守、地下管网等10余套能源管理平台,对学校各种用能进行实时监测,并且做到分区分时分场景控制,实现了精准节能管理。节能监管平台对全校用水、用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测、统计和分析,实现学校水电消耗数据的可视化管理,助力节能潜力挖掘。智能照明平台实现对教室照度和时间的多场景设置与监测,实现“有人区域高亮,无人区域低亮”按需照明。无人值守平台实现了对配电室、箱变、供水泵房等30个重点用能场所设备设施运行的全方位、立体化监测。
同时,我校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,大力开展用能“前端”硬件改造,与后台管理系统相辅相成,极大提高节能效果。建设400余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和4套空气源热泵机组,为学生公寓提供淋浴热水;建设光伏发电并网机组2套,总装机容量160kW,充分利用新能源;对校内20余栋楼公共区域灯具加装人体感应、光照度感应控制器,实现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,综合节能率达65%;安装智能型节水控制器,使用微喷带、智能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。
文化浸润,持续营造“行为节能”氛围。在节能宣传周、世界水日、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,大力宣传和普及绿色低碳知识,开展知识竞赛、主题讲座等活动,广泛提高师生节能意识。校园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5%,先后打造了下沉庭院、雨水花园、星泉花园、树洞花园、薄房子、林之心等9大兼具绿色学府风格气派的精品景观,建成了“处处有景致、景景有文化”的花园式绿色校园,让师生徜徉绿色之间,感受绿色文化的熏陶。
下一步,我校将继续强化智慧赋能,深挖能源大数据巨大价值,建立智能决策、潜力挖掘、预警模型,以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益和低碳环保目标,更好发挥绿色低碳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,为国家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高校力量。